CN EN
饮料控糖时代来临,上海试点饮料营养分级标识
2024-04-09

3月26日,由上海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营养健康进社区活动上,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宣布启动,并推广展示营养数字标签等工作。

目前上海共有4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包括霸王茶姬和奈雪的茶等知名现制茶饮品牌),今年还将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饮品的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上标注营养分级标识,根据营养成分依次把饮料分成A、B、C、D四个等级。

01

什么是含糖饮料营养分级标识?

上海“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最终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其推荐程度递减。

“营养选择”全标识会出现在饮料包装、点单程序、菜单等场景。当无足够空间或背景过于杂乱无法展示全标识时,会使用简化标识,而且在同一展示页面上有标注解释款标识,消费者仍可对总体分级有所了解。

 

4个分级具体的对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界限值如下:

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最终评级要看它的“短板”。假设某饮料的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ml,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g/100ml,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最终,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C级。总之,A、B级饮料比C、D级饮料含有更低的糖和脂肪。

过去,消费者主要根据原料、口感、外形来购买饮料,而随着营养评级标识的出台,这可能会鼓励消费者选择营养价值更高的产品,对国民健康的推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02

控糖已成食品饮料行业大趋势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2.84%,是软饮料行业整体增速的9倍。《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2021)》指出,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达到276.6亿元。随着消费者健康养生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已经或正在布局“零糖”概念。

“0糖/低糖”概念最先在瓶装饮料行业火爆,而现在这股“低糖低脂低卡”之风正卷向现制茶饮。去年,喜茶宣布将公开所有在售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原料溯源信息,还为每一种产品附上了“电子营养成分表”,标注一杯奶茶含有多少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反式脂肪酸等,给消费者更清晰的营养摄入参考。

霸王茶姬也在去年推出了热量计算器,根据不同产品的容量(大杯、中杯)、甜度(不另外加糖、微糖、少糖、标准糖),可计算出能量、蛋白质、反式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脂肪、茶多酚和咖啡因。今年霸王茶姬还将GI值(血糖生成指数)概念引入产品,在门店菜单、小程序等平台增设“低GI”标识,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科学的饮品选择依据。

作为控糖饮料主要使用的代糖之一,功能性糖醇甜味纯正,具有热量低、低GI、不致龋、有利于肠道健康等多种健康优势,耐酸、耐热,便于定制风味稳定、口感多样的饮料产品,让食品饮料减糖不减风味,能更好地帮助企业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控糖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