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丨选择低GI饮食,科学控制血糖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今天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目前,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且患病率呈倍数增长。糖尿病的危害不仅是血糖升高,一旦得了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当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41亿,糖尿病的知晓率、防治率及控制率均不足50%。糖尿病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01
积极了解和应对2型糖尿病
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题落脚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与延缓,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又有哪些区别呢?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发病机制不一样,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造成大部分胰岛β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引起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遗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原因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非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
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来进行控制。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饮食上可以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大量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并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及时进行就医。
02
通过低GI饮食防控糖尿病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中建议: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习选择主食类食物和计量。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选择低 GI 食物,限制精制糖摄入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
血糖生成指数(GI)是人体在摄入一定量食物后,一段时间内(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相比空腹时的增幅除以进食含等量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参考食物(葡萄糖)后相应的增幅。GI值可以反映人体摄入食物后血糖的变化情况,根据GI值的高低,可以将食物进行分类,GI≤55为低GI食物,55<GI≤70为中GI食物,GI>70为高GI食物。
功能性糖醇具有和糖相似的甜味,但代谢过程中基本无需胰岛素参与,不易引起血糖的上升。常见的糖类中,葡萄糖(GI=100)、绵白糖(GI=84)、蔗糖(GI=65)、麦芽糖(GI=105),均属于中高GI食物。而糖醇类的GI值均<55,都属于低GI食物,可在日常饮食中直接替代糖食用,也可作为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糖尿病人可食用的低GI食品。
目前,功能性糖醇已在大量低GI主食、零食、乳制品、饮料中应用,让糖尿病人及普通人都可以享受食品的美味,并控制血糖值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