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巧、果冻、饮料拟纳入备案剂型,保健食品进一步“零食化”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0月11日发布了公开征集《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和《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可用辅料及其使用规定(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核心内容就是在备案剂型上增加了糖果制品和饮料两大新食品形态,并在产品名称中允许增加“功能”、“保健”的表述。这也意味着除了软糖外,硬糖、压片糖、奶糖、棉花糖、巧克力、果冻以及各类饮料都有望成为名正言顺的“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也将进一步“零食化”。
01
备案剂型将增加糖果和饮料
1)增加糖果制品
糖果制品包括糖果、巧克力、果冻。
糖果:保健食品备案的糖果是以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与食糖或糖浆或甜味剂等辅料,经过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将硬质糖果、奶糖糖果、焦香糖果、压片糖果、充气糖果纳入备案产品的可用食品形态,同时将已纳入备案的凝胶糖果与此次其他糖果的技术要求合并。
巧克力:保健食品备案的巧克力是以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与巧克力、食糖等辅料,经过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在常温下保持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的产品。特别明确根据保健食品的原辅料使用情况,此次备案产品类别应归属于巧克力,而非巧克力制品。此外,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也不包括在本次备案范围内。
果冻:保健食品备案的果冻是以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与水、食糖、增稠剂等辅料,经过相关工艺制成的胶冻产品
为体现保健食品的特点,在产品名称中允许增加“功能”、“保健功能”的表述。
2)增加饮料
保健食品备案的饮料是以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与食糖、甜味剂、二氧化碳气、茶叶、果汁、蔬菜汁乳制品等辅料,经过加工工艺制成的可供直接饮用,且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液体产品。不包括固体饮料。
产品最大规格不应超过500ml,尽可能减少使用糖和其他非天然食品来源的辅料种类及用量。参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的表述,对于保健食品备案时,饮料每日服用量含糖总量不应超过25g,对于超过25g的产品,应在产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标注该产品每日的糖摄入量。
产品属性名可以选择“饮料”“饮品”“保健饮料”“保健饮品”“功能饮料”“功能饮品”。产品工艺中充入二氧化碳气的,还可在属性名前增加“碳酸”。
02
保健食品更需控糖
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零食走向功能性,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757.7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7.9%。
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继续丰富了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备案产品的剂型,增加了容易被大众人群接受的食品形态,糖巧果冻的形态满足了儿童和年轻人对于营养健康零食化的需求,饮料、粉剂的增加则对老年人更安全可靠选择营养保健产品提供选择,是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为糖果饮料均属于含糖大户,本着保健食品应该更加健康的原则,意见稿还规定了产品每日摄入含糖量上限,更好地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功能性糖醇已被广泛应用于糖果、巧克力、果冻和饮料普通食品中用于代糖。为满足消费者控糖需求,目前市场上推出的“蓝帽子”软糖大多使用糖醇作为代糖,麦芽糖醇(液)使用较多。
糖醇除了不易升糖、热量低、防龋齿等健康作用外,在糖果饮料的生产中也具有独特的加工优势。木糖醇对防龋齿和血糖管理有着极佳的作用,可用于生产各类保健糖果。麦芽糖醇液、山梨糖醇液具有粘稠性和保湿性,适合生产富有嚼劲不易干裂的软糖;异麦芽酮糖醇不吸湿耐压性好,生产出的硬糖和压片糖颜色光亮不易碎裂;麦芽糖醇也常用于生产无糖巧克力,乳化稳定、不易结晶,生产出的无糖巧克力具有甜度高、不易起霜、光滑细腻的特点。赤藓糖醇0热量、耐酸碱高温、口感清凉的特点,已被大量应用于0糖0卡饮料和果冻中。
相信随着更多新剂型的出现,功能性糖醇也将作为各类保健食品的代糖,为广大消费者带去健康和美味。
糖醇在饮料中的应用
糖醇在糖巧中的应用
糖醇在果冻中的应用